您好,欢迎访问白菜网址大全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杜伦大学郑冰寒教授来公司作学术讲座
作者:文/张永欢 图/李凯帆;      发布时间:2020-11-12      

11月6日上午,英国杜伦大学翻译学与语言学博士生导师、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冰寒教授应邀莅临公司,为公司MTI研究中心全体师生展开了一场题为“口笔译过程研究新视角”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于逸夫楼A2014举办,由公司吕奇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郑教授表达了对武汉这所城市的喜爱,提到了他与bcw8白菜网论坛MTI中心各位老师的缘分。紧接着,郑教授介绍了拥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综合排名全英Top5的世界百强名校——杜伦大学,以及自己所在的国际化研究团队和最新研究成果。

郑教授指出,自1980年代以来,针对译者翻译过程的实验实证研究逐渐在欧陆国家发端、发展,并于本世纪初引领一次新的研究转向,学界称之为翻译学的认知转向。此类研究志在揭开翻译过程中人脑“黑匣子”神秘面纱,借鉴了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诸多研究方法,以其严谨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赢得了学界的关注和认可。本讲座首先肯定了过去十多年翻译过程研究者结合以眼动、击键和有声思维为主导的三元数据研究模式在该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翻译的行为和认知过程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然而,在此基础上,翻译过程研究还可以借助更为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收集心理、生物生理和神经影像等数据,不断拓展翻译过程研究的新视角。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郑教授及其团队从新闻科学研究、数字人文研究以及医学研究的角度展开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以更加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口笔译过程中译员大脑的哪些部分在起作用。

郑教授认为,做学术研究大致就是带着质疑的态度从现有文献中找出漏洞,再去弥补这些漏洞。口笔译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研究方法依然存有不足之处,比如TAP 中所采用的数据是否足够客观,Translog的灵活性不如BB FlashBack,眼动实验方法消耗大量财力物力等。因此,实验设计同样重要。

在跨学科研究日益兴盛的今天,郑教授展示的从神经科学角度研究译员大脑在翻译过程中的反应,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意义的科研攻关。郑教授不仅介绍了与神经科学相关并在对比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建树的前辈Maria Tymoczko,还从八个方面介绍了神经科学与口笔译研究的发展历程。郑教授指出,无论是从方向性、翻译单元还是同传译员的经验来看,都有力地证明了认知神经科学与翻译层面的联系。郑教授将口笔译过程通过眼动实验展示出来,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郑教授从主题、选材、译文句法、语义学和词汇相关的可比性测试以及研究结果等几个方面,逐一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与翻译的研究成果。由此,该团队得出初步结论,即任务分配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和额外的运动机制,语言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概念中介和表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最后,郑教授表达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并和在座师生进行了积极互动,讨论了有关如何鉴别译文中“冗余量”等问题。讲座尾声,白菜网址大全吕奇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与看法,并且由衷地鼓励同学们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不要望而却步,也无需急于求成,要敢于挑战自我,潜心研究。

专家简介:

郑冰寒,英国杜伦大学翻译学与语言学博士生导师,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皇家语言学家学会荣誉会士(HonFCIL),英国研究与创新署会员,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兼任武汉理工大学海外讲座教授,南开大学等近十所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交流合作委员会主席,曾任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主席(2012-2016)。研究方向包括翻译过程研究、翻译与认知神经科学、比较翻译学等。出版著作及编著五部,在中外学术期刊Brain & Cognition,Journal of Pragmatics,Target,Babel,Perspectives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Across Languages & Cultures,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 Studies, LANS-TT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受邀担任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 Studies期刊特刊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过程专栏主持人。合作主编的劳特里奇丛书《口笔译实证研究:后结构主义视角》将于2020年底出版。